太和二中“勤俭节约、反对浪费”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
一、活动目的
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更是为人、治家、兴国的根本。当前,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中小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在部分学生中存在着吃要精美、穿要名牌、用要新奇等许多不合理的消费现象,导致一些学生开始走向盲目的超前消费和互相攀比,很容易扭曲学生的价值观,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,直接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。虽然这种现象只存在于少部分学生中,但必须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,要充分认识这种现象的严重危害性,站在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,正确认识勤俭节约、反对浪费的紧迫性和必要性。
二、活动要求
1、高度重视,加强领导。要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,将活动作为推进学校德育建设、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载体,把“勤俭节约、反对浪费”主题教育做为今后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,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。学校校长在此项活动中躬亲示范,分管校长做到精心组织,扎实安排,认真抓好落实,确保活动落到实处,收到实效。
2、广泛宣传,营造氛围。学校将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,充分利用校园广播、宣传栏、黑板报及国旗下讲话等形式,广泛宣传“勤俭节约、反对浪费”的重要意义。通过列举学生生活中随意倾倒饭菜、丢弃食品、浪费水电以及生日派对、同学聚会相互攀比,爱慕虚荣等方面的浪费现象,组织开展演讲、征文等宣传教育活动,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,倡导从我做起、从现在做起、从小事做起,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。
3、建章立制,加强监督。结合活动开展,在学生就餐、学习、生活等方面制定出详细的规章;在教学实验、行政办公、基建后勤等各个方面,建立科学的制度;在用水、用电、办公用品、经费支出等环节制定具体的措施。要通过完善评价、监管制度,形成有利于节约的激励机制。
4、健全机制,持之以恒。各班要精心设计载体,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,开展富有特色、影响深远的主题教育活动。要丰富活动内容,创新方式方法,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,吸引师生广泛参与,达到寓教于乐,潜移默化养成节俭习惯的目的。要健全长效机制,从思想认识上下功夫,克服活动开展“一阵风”的错误观念,持之以恒地开展勤俭节约美德教育。通过活动的开展,把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纳入考核,形成制度,形成风气,形成习惯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文明习惯的养成。
三、活动安排
1、节约行为“五查、五律”活动。发动学生在“节约一滴水、珍惜一度电、节省一张纸、不浪费一粒粮、不乱花一分钱”等五个方面,检查并纠正自己的行为缺失,自觉践行简朴的生活方式和适度消费的良好习惯,倡导节约之风,构建良好的校园节约文化。
2、校园“浪费行为”大搜寻和节约“金点子”征集活动。组织发动学生在日常饮食、着装、生活习惯、生活用品等方面,开展校园“浪费行为”大搜寻和节约“金点子”征集活动,增强节约意识,规范行为习惯,营造节约型校园的良好风气。活动结束后,学校要采取一定方式将一些“浪费行为”予以公布,对可行、有效的“金点子”予以表彰,并分类归纳付诸实施。
3、召开一次主题班会。学校组织各班召开一次以“勤俭节约、反对浪费”为主题的班会,教育学生懂得勤俭节约不仅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和义务,还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美德,同时也是一个人应具有的品质,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
4、开展一次团队活动。学校团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,开展一些围绕“勤俭节约、反对浪费”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活动。要求广大团(队)员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方面带好头、做好表率,义务当好勤俭节约的宣传员和监督员,自觉争做节约先锋。
5、经常性开展校园浪费行为检查活动。学校安排对校园浪费行为检查活动。对学生的衣着、日常用品等方面进行检查,看是否有追求名牌、盲目攀比行为;对学生日常行为方面进行检查,看是否有浪费、破坏等现象。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,要进行认真梳理,及时进行通报,加强整改。
太和二中
二零一五年四月